首页 · 资讯 · 技术中心 · 原材料
蚌埠在新材料标准化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网络 2024-05-16

《生物制造丙交酯》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启动会日前在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标志着蚌埠市在新材料标准化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也是我市标准化工作“531”工作法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531”工作法是我市市场监管局针对标准化项目建设普遍存在认识不到位、创建程序不清晰、标准质量不高、执行中存在两张皮等问题,创新性提出的“三重五化一推进”工作法的简称。

“五化”将标准化建设项目细分为五个阶段:启动程序化、框架构建科学化、体系建立特色化、宣贯实施适用化、评估准备严谨化,每阶段均设定了具体的实施指南,确保建设过程有序高效。“三重”在项目立项、启动、验收三个关键节点上下功夫,强调立项的慎重、启动的庄重、验收的隆重,通过这些仪式性的活动,提升了项目参与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了标准化理念的社会普及。“一推进”则通过定期的项目建设例会,集合标准化与业务人员的力量,对标准文本和业务流程进行深度剖析,确保标准与实践紧密贴合,既提升了标准文本质量,又优化了企业工作流程。

“‘531’工作法,以‘五化’确保程序清晰,‘三重’营造积极氛围,‘一推进’强化质量根基,为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建设提供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科负责人吴靖解释。

工作方法创新,实践效果显著。“531”工作法的实施,为我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列支撑和引领,据统计,我市目前拥有新材料规上工业企业363家,2023年实现产值约6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的40%以上。

机制建设方面,我市已出台生物基新材料、新型玻璃制造装备2个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方案,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和细化11项建设指标;建立有70名行业专家的人才库,19家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参与创新基地建设,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同时,通过“政府引导、龙头带动、骨干参与”的模式,我市搭建起技术创新平台,加强与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知名高校的合作,已成功举办了多次标准化研讨、审定和年会,全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队伍日益壮大。

标准制定方面,按照纵向产业价值链和横向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我市主导制定了多项核心国家标准,如《聚乳酸》《生物制造丙交酯》《液晶显示用薄浮法玻璃》等,还立项了1项国际标准,发布了近70项国行标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标准支撑。

“通过实施‘531’工作法,我市在标准化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将进一步巩固在生物基新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引领和规范行业发展,为全市新材料产业升级贡献力量。”吴靖表示。(融媒体记者 王立春)

编辑:cxl
阅读:150
图片资讯 更多>>
  • 6FX3002-5BL02-1AD06FX3002-5BL02-1AD0
  • 6FX3002-5CL01-1AD06FX3002-5CL01-1AD0
  • 6FX3002-2DB10-1AD06FX3002-2DB10-1AD0
  • 青春奉献、温暖传递,华理志愿服务进行时